人类对建筑的需求,是需要一个遮风挡雨防晒御寒的空间,这个空间首先是由外围护系统——屋盖和墙体——“围成”的。基础和主体结构都是为外围护系统提供支撑,为外围护系统而存在的。因此,不论是探讨建筑节能,还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设计、制作及施工技术都可谓是其中的难点、重点、关键点。
我们将目光瞄准到装配式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上。从设计、制作及施工技术看外围护结构系统的多种可能;专访保温结构一体化板的企业发展走势,研讨外围护结构在建筑节能与装配式建造上的新趋势。
不论是环保现实需求,还是国家政策引导,被称为“建筑业革命”的装配式建筑,正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国铺开。但从目前各方面反馈的情况可以看到,只关注主体结构的装配,不重视外围护系统、内部装修和设备管线系统的装配,正在造成人们对装配式建筑认同感较差的现状。

哪些地方算是装配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根据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外围护系统是指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合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装配式建筑一般应选择预制化和集成化的外围护系统。以钢结构建筑为例,如果一个钢结构建筑主体结构都是装配而成的,但如果外围护结构和内装系统仍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就会造成钢结构建筑建造质量好、施工精度高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的弊病。仅看装配式钢结构,业内仅重视主体结构的研发,忽视与之匹配的外围护结构和内装部品的研发,这是也目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根据部位、功能、材料、集成方式、立面关系等不同而有差别。
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UHPRCC)作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混凝土材料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在高性能混凝土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紧密堆积原理基础上发展的新一代混凝土材料。中国香港的高级研究员林立介绍了预制UHPRCC装饰性外墙、以及预制UHPRCC薄壳屋顶在德国和法国的实际应用情况,据他介绍UHPRCC中微型钢纤维体积含量2%以上,并含有各种活性、非活性粉末材料和细骨料,从根本上改变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传统理念,有关UHPRCC的研究和开发在全球混凝土领域都是一个持续性的话题。
丹麦阿尔伯特兰的白水泥专家Carmen介绍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这一从好性能到高性能的材料。GRC同样是一项持续增长的技术,这项技术在70年代发展起来,全球对建筑价值的关注较低,限制了其在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市场上使用。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全球建筑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向工业化发展趋势愈演愈烈,Carmen所在的阿尔伯特兰公司开始在GRC即白水泥领域持续发力。而根据统计数据,在2015年之后,GRC的年增长率在10%~20%之间,因此,GRC不仅将混凝土厚度减小到10~15mm的可能性,开辟了全新的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方法,也正在开启一项全新的建筑自由,同时面对预制生产的要求,如何保证均匀性、耐久性,也是GRC的挑战。
而来自南京倍立达新材料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装饰混凝土分会理事长熊吉对GRC介绍,GRC作为外装饰面在pc结构中做一体化预制应用,充分体现了装饰混凝土在装配式围护结构中的个性化表现。而PC-GRC的应用,则给建筑穿上了靓丽的衣服。并避免了传统建筑外围护结构系统中采用外挂技术所增加的厚度与不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