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咨讯动态 > 行业知识 >
要发展装配式建筑?但现实中发展装配式建筑有疑虑
  “担心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不好”、“认为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无法替代现浇体系”、“怀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只是昙花一现、难以持续”……伴随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始终有人对装备式建筑存有各种各样的疑虑。
 
  国际建筑工业标准的成熟,促使我国也更为重视建筑工业标准的统一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多个支持装配式建筑标准制定政策的出台,让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钢梁钢柱节点
 
  现阶段,制约装配式发展的因素主要还是成本过高,质量安全评定标准还没有完善,发展的前景等问题。除了这三大因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三个“能不能”。
 
  一、是文件到底“能不能”执行到位
 
  18年间国家发布了200多项相关文件或办法都在强调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性,明确了发展目标,技术标准不断成熟。若还加上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可谓多如牛毛。但大规模的全行业的推广,还疑虑重重。为什么?这可能与文件到底能不能执行到位有关。举个例子,某中部城市,今年3月份刚刚出台了针对性的文件,从发展目标、政策措施、监督管理、工作要求等四大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规定,但在5月份就发生了市中心某地块未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建造的事件。尽管最后被地方协会予以反馈,事件才得以停息,但是,这样的文件执行行为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再发多少文件都很难消除的。当然,每一个文件几乎都提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主体参与,这个很好,但必须切实做到,扎扎实实执行到位。就像上海一样,说一不二,不打折扣,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是发展思路到底“能不能”切合实际
 
  我们看到,现在发展装配式建筑基本上都是大型央企、实力很强的民企,甚至不是建筑企业的一些大型平台公司也开始进入装配式建筑,但根本没其他中小民营建筑企业什么事。虽然现在无论是谁开口闭口都在谈论装配式建筑,但真正有实际动作的,还比较少,大多处于观望或疑虑状态。
 
  一方面,装配式建筑如火如荼,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又冷如冰霜,到底是为什么?这可能与发展思路有关。从具体工作而言,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投入的资金非常巨大,非中小企业所能为。
 
  同时,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尤其是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在没有资金实力、技术能力也不足、市场前景不明朗的前提下,贸然进入装配式建筑,可能并不是明智的抉择。那么,到底怎么办?只有激活更多企业的参与,才是正道。无论哪一个行业,都不是哪一家,或哪几家企业的独舞,而是所有主体的共同参与,建筑行业也是一样。
 
  发展装配式建筑,不是今年总提到这几家,明年又只能提到这几家,而没有什么新的主体的进入或参与,否则,对于行业发展根本不利。要激活更多的企业参与,其策略在于引导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前者可以大而全,后者小而精即可,前者整合产业链,后者在某一个专业做到专且精,能够满足产业链上的某一个需求就可以了。这个行业足够大,不需要所有企业做到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会,必然被市场淘汰。
 
  合作但不替代,竞争但不对立,这是需要我们都思考的问题。
 
  三、是成本收益比到底“能不能”引起蜂拥而至
 
  做工程的都知道,现在的工程利润率实在是太低了,甚至有人直言:利润都低到尘埃里去了。但是,这种趋低的态势至今仍然没有得到缓解。
 
  举个很触目惊心的例子。最近,在某县一次道路改造工程竞标中,竟然有1000多家企业参与,而标的只有1000多万,本来只能坐300人的会议室,最终连走廊、过道都挤满了人,达到了几千人。看着一屋子的人,你能想到行业竞争已经到了如此触目惊心的地步!而且,这样的工程,最终基本上都是下浮了20-30%才能承接到,这样的中标价,其利润可想而知,也就造成了偷工减料、二次经营、反复签证、变更设计、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等行业顽疾的出现。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发展装配式建筑,也要考虑到成本收益比,如果投入成本过大,或者一味压低成本,但是利率空间不断缩减,企业收益过低,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就不会很大,这个是很明显的道理。现在由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还不具有一定优势,所以很多地方都出台了补贴政策。
 
  下一步,希望这样的补贴政策能够覆盖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仅在基地、项目建设,而且在科技研发、人才引进,甚至办公楼购置、增值税抵扣等方面,都能给予一定补贴,或许就能引起更多企业蜂拥而至。一定不要再出现在某一个工程投标中挤满一屋子人的景象了!